中广核新闻发言人黄晓飞1月23日在“中广核2018年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中广核商运3年以上的核电成熟机组72%的WANO(世界核营运者协会)指标达到世界前十分之一的卓越水平,商运3年以内的新机组72%的WANO指标达到前四分之一的先进水平。六大核电基地现场安全全部达到或超过国际标杆7级水平,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岭澳一期1号机组,截至1月23日安全运行达到4302天,在国际同类机组中继续排名第一。”
WANO指标是国际重要核电运营业绩统计参数,也是评估核电项目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参考,其数十项“考核”直接反映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水平。“中广核安全管理取得了巨大进步,其经验值得WANO学习。” WANO对上述运营业绩做出评价。
国家四部委2017年对中广核六大核电基地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后,做出的综合结论也指出,“中广核各核电厂核电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健全有效,安全生产可控在控,不存在影响行业安全的重大隐患,核电安全有充分保障。”
据了解,2017年是中广核“核电安全管理提升年”,其部署了18个领域153项安全提升行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更加稳固,安全水平由此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除了安全管理,中广核还披露了2017年生产经营、科技创新、走出去等情况。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2017年,中广核保持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势头,截至年底,总资产达到6352亿元,同比增长22.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3%。
黄晓飞介绍,截至2017年底,中广核在运核电机组达到20台,装机容量2147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8台,装机容量1027万千瓦。继续保持国内最大核电运营商、全球最大核电建造商以及在运在建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地位。此外,新能源板块业务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风电、太阳能、水电、燃气等国内在运总装机规模达1500万千瓦。
发电量方面,中广核全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2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相当于替代标煤6613万吨,对应减排二氧化碳1.6亿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各32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造林48万公顷。
针对华龙一号海内外项目进展,黄晓飞介绍,防城港二期目前已完成3号核岛第九层筒体吊装,4号核岛第二层筒体吊装,反应堆压力容器、汽轮发电机组等核心设备制造已全面启动,均实现国内制造厂商承制,主要设备国产化率已达86.7%。此外,华龙一号已与2017年11月获英国当局认可,GDA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将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建设的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也已进入厂址勘查阶段。
“走出去”方面,黄晓飞表示,2017年,中广核在20多个国家完成战略布局,境外资产和收入占比分别达到16%和20%,境外员工超过3000人。其中,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体投资项目——中广核湖山铀矿2017年全年累计产量超过1000吨,2018年将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