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技有啥投资价值?近期有哪些动作?未来如何进行战略布局?近日,中广核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锋就广大投资者关心的战略布局、辐照新应用、产业化及并购整合等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
公司上市以后,并购动作频繁,是想构建什么样的战略格局?
张剑锋:核技术的特点应用面非常广,它是一个横断的技术,可以跟大概国民经济三分之一的行业都有关系。这个特点也决定了核技术公司的特点。
核技术公司目前分成三个板块,一个板块是加速器,也就是核技术射线的来源,射线装置。第二个板块叫做加速器的辐照,也就是用加速器跟物质发生作用,有材料改性,消毒灭菌等等应用。第三个板块是高新材料,实际上是材料改性领域里加速器辐照的对象。
可以看出来这里面分成两类:第一类包括加速器的板块和辐照的板块,需要射线源跟物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是一个共同的技术,是加速器技术和加速器辐照的技术。第二类主要是在某一个具体领域下游的延伸,比如说材料改性领域下游延伸就是改性材料、加速器的环保领域、加速器治污水,或者是汽车领域、,加速器的轮胎预硫化,等等。
今年我们跟上市公司完成重组之后新收购的项目里,常州金沃就是辐照板块的企业,是我们上游共同技术的板块。另外,像河北中联,厦门瑞胜发、江阴爱科森,属于材料板块,也就是材料改性领域的下游应用板块。
关于最新的几个业务板块儿,公司未来的重心会在哪里?
张剑锋:一方面,目前公司的现状跟中国核技术应用的现状是相匹配的,因为中国现在的核技术应用真正产业化程度最深、规模最大的,就是以辐照交联电缆为核心的材料改性的领域,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中广核技现在在改性材料的下游领域有比较大的业务。未来,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还有很多的增长潜力,毕竟这个领域大概市场空间在600亿-800亿,改性工程塑料市场空间超过一千亿。虽然我们已经是国内最领先的企业,但是绝对的市场份额还很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战略发展角度来讲,可能更多的注意力会放在新业务的开发。一方面是我们的照新的应用领域,比如说环保领域,现在加速器治理污水的示范项目已经在浙江建成。再比如说轮胎预硫化,现在国际上的主流汽车厂商轮胎企业都是用辐照预硫化的技术,但是在中国这个事才刚刚开始,中广核技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在半钢的轮胎预硫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订单,这方面也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
另外,还有比较大的一块就是核医学,中广核技从几个方面在核医学做工作,一方面从装备方面,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向医用加速器进军,像质子加速器、重离子加速器,已经跟日立公司——国外的主流厂商进行合作,准备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发展这方面的业务。此外,在大连质子重离子项目上也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对一些小型的加速器,像制备核药用的回旋加速器,包括治疗癌症用的直线加速器,都在开展研发工作,包括里面有一些核心部件,比如说直线加速管,都在进行研发和制造。从另外的角度,核医学需要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比如说大家熟知的伽马刀用的钴60,是需要核反应堆来制备的,过去世界上主要是有一些生产堆、实验堆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产能严重不足,再一个有很多的反应堆逐步退役。我们正在进行开发工作,中国广核集团利用发电用的反应堆作为副产品,来生产放射性同位素,这个工作正在顺利的推进,已经取得国家核安全局的许可。在稳定同位素方面,跟上海化工院在碳13的稳定同位素方面的合作工作也在顺利的推进。未来发展更大的前景在于辐照新的应用和核医学这一块。
目前公司的改性材料领域营收占比是多少?
张剑锋:这一块从静态来讲,从收入来讲,改性材料占上市公司营收的大部分,从利润来讲,加速器辐照领域的利润增长、包括利润率都是在迅速的提高,这里也是核技术应用本身的一个特点。就是说核技术应用的一个特点应用面非常的广泛,和国民经济三分之一的行业都有关系。而它的另一个特点,它在每一个行业都是一个供需,通过这样新的技术的使用,对原来的行业起到更新换代产业升级的作用,这样的话,从每一个行业孤立来看,它的体量最大,单看收入的话,一定是它的下游耗材。从静态来看,或从收入来讲,大头一定是下游的耗材材料。
在加速器方面与国际技术差距在哪里?
张剑锋:实际上加速器的技术最早就是源自于发达国家,像美国是最早的源头,后来欧洲日本都有它的技术。但是现在的工业加速器领域,中国的技术,已经完全达到甚至有些地方超过了世界水平。举个例子来讲,以前中国大量的使用进口的加速器,现在中国基本上都使用国产的加速器,不但中国用国产的加速器,第三世界、发达的国家也在用中国的加速器,比如说印度、韩国,甚至美国。但是也要看到高端的领域,比如说质子重离子加速器,发达国家还是有它的优势,所以在这些领域,刚才提到的核医学领域,我们采取的是和发达国家主流厂商合作的方式,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来发展我们的技术。
辐照新应用轮胎预硫化板块儿的进展?
张剑锋:具体来说,目前轮胎预硫化的工艺主要是在原来制胎的过程中增加一道辐射的工艺,这样可以减少能耗,节约橡胶的用量,减少排放,目前这方面的加速器已经成熟,而且已经在跟轮胎厂商合作,签订了加速器的销售订单。后续我们不会仅满足于销售加速器,如果仅仅是销售加速器的话,在每一个领域里,其实核的环境、辐照的环境都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而已,不能占到产业链价值大部分,还会积极的考虑用不同的商业模式来把上下游合适的环节进行延伸。
公司目前的研发实力情况如何?
张剑锋:我们整体的研发费用占比还是比较高的,整体来讲,因为都是高科技的企业,基本上实体的除了很小规模的、个别辐照站以外,实体企业基本上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还拥有三个国家级的科研平台,还有若干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等。目前,我们有效专利有300多项,单纯讲这个数字大家可能感觉不是那么深刻。举个例子,因为我们是轻资产,中广核技在中国广核集团资产的占比大概是1%左右,但是有效专利的占比接近了30%。
辐照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有何未来规划?
张剑锋:加速器治污水,我们主要的优势是在重污染水,比如说印染厂、造纸厂、制药厂,像金华的项目是一个印染厂,处理重污染水传统的方式成本高,而且即使付了那么高的成本,最后处理结果还不如人意,我们的加速器治污水的技术,不仅比原有的方式节约成本,而且我们处理出来的水还可以达到回用的标准,这跟传统工艺来讲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未来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在重污染领域的污水处理厂,另一方面直接跟污染源客户本身来合作,就是印染厂、造纸厂、制药厂,有很多的工作已经在开展。
公司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为企业节约多少?
张剑锋:通过试运行的情况来看,大概比它原有的水处理的成本能节约30%的样子,这里面还不考虑回用,如果回用的话经济效率更高。即使按照30%处理的话,大概一吨水比原来的成本能节约一块多钱,像比较大的印染厂一天有几万吨的废水产生,一年可能是几千万的效益。将来我们提供的是一整套的服务,甚至还包括相应的融资服务。
公司收购河北中联的考虑?带来哪些协同效应?
张剑锋: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角度是从产品方面,因为河北中联本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它是中国最大的辐照交联线缆材料生产商之一,也是北方地区最大的线缆材料生产商,完成了河北中联的收购,在材料改性方面的应用使我们的产业链更加完整。
第二个原因在于区位,一方面大家知道雄安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河北中联位于雄安新区的核心位置,实际上它是雄安新区最大的企业之一,去年是雄县第一纳税大户,这样为未来在雄安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是我们在整个中国华北地区布局辐照的材料制造、研发基地。
公司目前的发展模式是内生外延双轨并行,在各个板块儿的整合上是否存在些困难?
张剑锋:整合是一个大的课题,这里面实际上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可能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陆续收购了十几家民营企业,对于行业整合已经具备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一方面从整体上来讲,我们整体的定位是一个混合所有制合作的模式,我们的理念是把国有企业、国企的资源优势和民企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这样实际上为我们整合奠定了一个基调。另一方面,根据每一个公司不同的情况,我们从顶层设计,从利益的架构到企业文化建设,到每一项具体的管控措施,现在都总结出来了比较完善的体系。
公司的各个板块在国内领域是不是拥有绝对的技术壁垒?公司本身优势?
张剑锋:除了外资企业外,国有企业资源上有优势,但是机制上存在不足之处,民营企业虽然机制很灵活,激励也很充分,但是资源太有限了。我们把国企的资源优势跟民营企业的市场化的优势结合起来了。
在工业加速器制造方面,现在大概占了国内三分之二的市场;在电子加速器辐照领域,目前我们的重点是在长三角区域;在高端的线缆材料方面,以及在改性工程塑料方面,我们都处于全国的第一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