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广核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技”)会同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深圳联合举行项目成果发布会,宣布电子束杀灭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项目成果(以下简称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通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等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并完成中国首台套用于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的示范应用装置研制。
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张建华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充分肯定了项目研究团队协同攻关,利用核技术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张建华指出,各项目单位要乘热打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继续发挥核技术优势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要以点带面,以核技术支持疫情防控为契机,带动核技术应用产业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要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核技术应用产业核心竞争力。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原子能机构围绕病毒快速检测、医疗废物处理、冷链食品病毒传播等问题,通过核能开发科研经费渠道,紧急启动了一批疫情防控急需的核技术应用项目。在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支持下,2020年10月,中广核技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以及深圳市有关项目协作单位,启动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项目科研攻关。截至2021年3月10日,经过11批次、190个样本的验证实验,项目研究团队全面掌握了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的方法,以及不同病毒滴度、载体介质、吸收剂量等影响下的杀灭效果数据。实验结果表明,5~10KGy的电子束吸收剂量可完全杀灭滤纸表面的活体新冠病毒,经过三代盲传不显阳性,充分验证了电子束对新冠病毒的杀灭效果。
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的原理,是通过电子加速器产生电子束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微生物体内的DNA或RNA分子、蛋白质包膜等造成破坏,进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效果。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验证了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的有效性和穿透深度可控等优势,并充分考虑了冷链环境因素对电子束杀灭病毒的影响,为开发冷链食品外包装预防性消毒新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标志着我国低能量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研究和应用技术走在国际前列。
该项目研制的我国首台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示范应用装置采用低能量的自屏蔽电子帘加速器,电子束能量低,可将对纸制品的穿透深度控制在0.3毫米左右,在对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时,不会穿透外包装对内部食品安全产生影响,也不会对现场运行人员和环境造成影响;具有较优的冷链食品处理效率和病毒杀灭效果,一次通过即可对食品包装箱的六个面进行消毒,耗时仅需3秒,单台设备每天可消毒4万箱。此外,整套装置占地面积不超过40平方米,可根据实际需要直接部署到海关、口岸、集中监管仓等场所,与冷链运输和仓储实现无缝对接,为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提供更加绿色、环保、高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