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原子能机构网讯] 2005年9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第49届大会在维也纳召开。中国代表团团长张华祝在会上作了发言。
张华祝说,在中国,核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被纳入了总体电力发展规划之中。这一战略决策,将为减少化石能资源的消耗、缓解气候变暖作出重要贡献。根据国家的初步规划,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4%。在未来的核电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在充分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成熟的核电技术,积极推进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制造本地化进程,稳步实现规划目标。
张华祝说,国际原子能机构肩负着推动核能和平利用的重要使命。我们希望机构能够顺应核电发展的形势,通过技术合作、专家咨询、人员培训等各种方式,在核电在建项目的管理、运行经验反馈、核安全监管、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也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核电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谈到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张华祝强调,作为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条约”将继续在防扩散、核裁军及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国际社会应坚持多边主义,全面、平衡地推进条约的三大目标,根据防扩散领域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通过广泛磋商,研究切实可行的防扩散措施,通过外交和对话的方式,妥善处理有关地区核问题,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张华祝指出,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扩散,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参与防扩散和防核恐怖主义领域的国际合作。
对于最近一段时间提出的国际核合作和核不扩散问题的一些新想法和建议,张华祝表示,中国对有助于加强国际核合作、加强核不扩散体系的有效性、普遍性的提议持开放态度,愿意与有关各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但他同时指出,目前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它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有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应该建立在各国普遍参与、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机制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得到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理解和支持。
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张华祝表示,中国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支持六方会谈进程。中国愿继续与有关各方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努力,为最终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关于伊朗核问题,张华祝表示,中方支持并鼓励伊朗和欧盟继续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长期解决办法,呼吁欧伊双方,着眼长远,表现出最大政治意愿,充分兼顾对方的利益和关切,采取实际步骤,打破僵局,尽快复谈。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继续为通过外交努力解决伊核问题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张华祝还对巴拉迪当选本届大会主席表示祝贺。(文/古新萍 摄/毛楠)
中国代表团团长张华祝在会上作发言。
责任编辑:古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