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寿君
今年是迎接核工业创建60 周年,也是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15 周年。在核能产业不断向前推进、全球反恐形势越来越复杂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核电站的安全?在国有企业改革开启攻坚大幕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核建如何看待当前形势,如何深化改革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寿君。
三重屏障保障核电站的安全性
记者: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的第三次核安全峰会日前在荷兰召开,中国领导人在会上提出了中国的“核安全观”。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性?
王寿君:简单说来,我们有三重安全屏障保障核电站的安全性。第一重,我们采用严格的技术标准来约束核电厂的设计、设备制造和建造,建立安全性能非常高的核电站。第二重,在核电站运行中,我们采用完善的管理规范。核电站是20 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我们国家八十年代开始参与其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核电站现在运行管理非常好,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管理经验。第三重,我们正在建立一支如消防队一样的常规应急队伍,在国防科工局领导下,我们已经成立了核应急二队,并将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和演习。
记者:二代、三代核电技术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安全性上,您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王寿君:核电技术从一代、二代发展到三代,安全性上有进步,材料也在进步。目前出问题的核电站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比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福岛核电站,一般寿命四十年,现在也到了淘汰的时候。二代和三代核电站在安全理念上是有区别的,具体的可以参照国家核安全局制定的相关标准。
记者:业内普遍认为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已经很高,为何您还不断推动四代核电的发展?
王寿君:一代、二代、三代、四代核电是美国人提出来的概念,四代核电只是习惯的说法,严格来说,四代并不是三代的升级版。一、二、三代都是压水堆,安全性在不断提升,但四代则是一场安全革命。现在我国的四代技术日趋成熟,但已经把技术问题解决了。当然,四代技术比三代技术成本要高大约20%,但仍在市场可以接收的范围内。目前,四代核电技术的示范项目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已经获准建设,我们还在推动四代核电技术走出国门,现在正在就四代核电技术出口问题与阿联酋的代表进行协商。这不仅能带动核建设集团乃至核工业的发展,更能拉动很多周边制造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挑战总是蕴藏机遇,压力也会转为动力
记者:今年两会,治理雾霾成为探讨的热点之一,核电发展因此受到行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也有两会代表委员提出核电要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支柱能源。目前我国发展核电面临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王寿君:目前我国发展核电有利条件可以归纳为两条。首先,核电是清洁能源,成本也相对较低。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我国能源结构还是以火电为主,造成雾霾天气的根源之一就是燃煤产生的污染;至于水电,一方面,我国是缺水国家,水源大部分在西南方向,送电距离非常远,另一方面修建水电站要淹没很多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风电的话,基本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运输都很远;太阳能现在还不能成为主要能源,它是补充能源,而且成本很高,国家要提供很大的补贴。相对而言核能则比较便宜,1 公斤铀235 的发电量相当于2700 吨标准煤。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核电的需求也非常旺盛,市场前景广阔。比如,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电力的需求旺盛,就近设计核电站,可以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记者:集团公司下一步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王寿君:说到挑战,我先说一下集团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外部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福岛事故的阴影犹在,公众对核电的认知和信任程度还很低,大规模开展核电项目的预期值不高;在国内核电工程建设领域,从土建到安装都已经演化成适度竞争的态势,集团公司如何在国内核电工程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形势。
从内部形势来看,生产经营目标持续增长的压力更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更重、管理能力提升的难度更高。具体来说,一是在未来一段时间,作为传统主业的核电工程进入平稳建设时期,核电对集团公司总体产值的贡献稳定在百亿左右。二是核能产业化作为集团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投入期,成效并非立竿见影。三是近几年来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的房地产和环保水务板块,将面临增长压力。四是在传统民用建安市场的开拓仍没有突出的竞争力。五是一些困难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
面对新的内外部形势,集团公司正面临“四大挑战”:集团管控能力的挑战、工程管理能力的挑战、盈利能力的挑战、融资瓶颈的挑战。挑战总是蕴藏机遇,压力也会转为动力。可以说,2014 年,集团公司最紧迫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是,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加快推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不断巩固核电建设主力军地位
记者:请谈谈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想法。
王寿君:今年是集团公司成立15周年,也是迎接核工业创建60 周年。集团公司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努力开创集团公司持续健康和谐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具体来说,我们将围绕六个方面开展工作:重点抓好在建核电工程、军工工程建设;坚持走“以核为本、两业并重、适度多元”的发展道路;稳步推进核能产业化工作;继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治理;加快集团公司管理平台建设;深化党建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记者:集团公司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王寿君:坚持推动主业做强做优,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我们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发挥整体优势,巩固核电建设主力军地位。强化核电项目“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核电建设模式;调整市场竞争策略,统筹新开工核电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推进核电建造总承包模式;是整合核电检修资源。二是加强核事故应急能力建设。三是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军工工程良性发展。推动集团公司层面与其他军工集团和军方客户的互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市场开发搭建高层次平台;加大技术改造、整合资源与市场开拓,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已有优势,形成合力;突出重点领域开发,特别是核设施退役与三废治理。四是以高温气冷堆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核能产业化进程。
全力做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设;加速推进高温气冷堆核电厂址的前期工作;在投资运营主体资格确立、技术源头锁定等关键环节上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推动低温堆产业化进程。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我们将坚持走投资带动建设的发展道路,围绕提高盈利水平、拉长产业链条、培育新商业模式、规避风险等目标,大力探索推进投资拉动建设的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步伐,优化产业结构走适度多元的路子,以清洁能源、地方军工、核电设备与材料配套等业务为重点,以股权合作、业务合作的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发展清洁能源、环保水务、军工及核电配套等其他业务板块,形成适度多元发展格局;优化民用工程开发模式,加速提升市场经营能力,实现集团公司、建设公司和项目部三级组织各司其职,统一协调,互相支持。(《中国军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