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国际核工程大会召开
发布日期:2013-08-23 【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
2013年7月29日至8月2日,第二十一届国际核工程大会围绕“绿色核能,保障世界”这一主题,设置主旨报告、大会报告、专题研讨会、技术分会场、技术培训会、学生竞赛等交流形式,探讨话题涵盖核工程的所有方面。参会人员有国际核能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有跨国核能企业的高管、有政府核安全的主管官员、有学术界科研精英……当然,还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法国、韩国、德国、加拿大、芬兰、阿根廷、南非等共计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这五天里,中外核工程专家齐聚成都,为共同的事业出谋划策。
开展技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是国际核工程大会秉承的宗旨。在内容方面,国际核工程大会涵盖领域内所有问题。
本届大会共收到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1690多篇摘要投稿。经过严格的学术评价和审查,最终有779篇文章被大会接受。同时,这些论文还将被工程索引(EI)、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数字图书馆收录,供全球同行参考与借鉴。上述文章,在为数165场之多的平行会场中得到交流。
“十场专题研讨会,十足精彩纷呈。”这是一位参会专家在听完所有专题研讨会后发出的由衷感慨。大会邀请的61位专题报告人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法国、韩国、英国、加拿大、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均为所在领域的权威专家和活跃分子。
作为东道国,中国“核”声在本次大会上尤为突出,尤为响亮,中国元素在本届大会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从参会人数来看,本次大会参会总人数突破1300人,国内约850人,国外约450人,为历史最高;从参会论文及报告来看,大会交流文章1001篇,617篇来自中国,384篇来自国外。
国际核工程大会(简称ICONE)始于1991年,由中国核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共同举办,在美国、中国、欧洲、日本轮流举办。经过多年发展,ICONE已经成为国际核工程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会议,并获得了业内“奥林匹克”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