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红沿河核电的“沟通”之道
发布日期:2013-08-21 【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
“核电机组在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之前,都会有很多常规实验,如果当地老百姓不了解,听说了一些实验信息后,心里可能产生疑虑。但事实上,这些都是正常的实验,没有丝毫的安全问题。”红沿河核电公司安全质保部经理张义昌说,这样的事情告诉我们,核电公司需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让核电“去神秘化”。
和国内很多核电项目一样,由中电投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等比例控股的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在安全控制上有完备的方案和措施。“更关键的是,公司在公关方面也摸索出了一整套较完善的机制,这就是我们在公众沟通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公共关系学’。”红沿河核电公司公关中心主任李丽娟介绍。
走在红沿河核电站,滨海的核岛以海天为幕,屹然矗立。整个厂区划分为不同区域,秩序井然,干净整洁。“要让公众看到这些,了解我们,认识核电,就要把他们请进来。”李丽娟说。
作为日常宣传的一部分,红沿河公司在全国核电领域首家设立了“公众开放日”,以开放的心态主动邀请公众走进红沿河公司现场。从2011年6月起,公司一方面和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合作,邀请周边民众前来参观。另一方面,运用新媒体形式,举行了核电“微旅游”,邀请全国各地的博友前来参观。截至2012年底,已接待140多批次、1.2万余人。在公众开放日活动策划中,红沿河公司以政府公务人员、教师、医务工作者为重点人群,充分发挥他们公众服务群体的信息枢纽特点,扩大核电科普的二次传播范围。
红沿河核电公司在周边的红核希望中学和小学开设核电科普课,推出了核电科普教材,并纳入教学大纲,一学期20多节课。从今年9月份开始,这个科普课将覆盖附近瓦房店市30余所中学的初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