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1国际水堆燃料性能会议在中国成都隆重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的260余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就当前核燃料研究领域的问题和挑战展开了深层次、多方面的交流和探讨。这是国际水堆燃料性能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也是福岛核事故后国际核燃料领域首次召开的较大规模的学术会议。
本次会议以“安全与革新”为主题,由中国核学会、日本原子能学会、韩国核学会、美国核学会及欧洲核学会联合主办,得到了成都市政府、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院、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美国西屋公司的大力支持。
会议就燃料组件设计与制造、燃料性能与运行经验、燃料安全、燃料循环与燃料储存运输、新燃料技术研发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9月13日~14日上午为全体报告时段,共有18篇报告在会上交流;9月12日~14日下午为分会场报告时段,各分会场共交流了72篇文章。
本次会议不但给全球核燃料界的专家和同行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展示了国际上核燃料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核燃料及先进燃料管理应用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中国核燃料产业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在大会附设的技术展览中,国内外10余家展商展示了各自的产品和技术,吸引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9月15日,大会主办方组织了42名外国专家赴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参观,以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核燃料产业的了解,扩大了中国核燃料产业界与世界同行的合作。
此外,就福岛核事故引发的核安全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核电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而且是绿色能源、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李冠兴认为,“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不能动摇。加强核安全工作一刻不能放松。”日本东京大学教授Shuichi Iwata在发言中表示,“各国应以福岛核事故为戒,注意地震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加强核安全工作。”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裁Rosa Yang提出“全球核能合作对未来核电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她认为“小模块式反应堆可满足特定市场需求”,并指出“不仅美国需要核,世界更需要核。”(核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