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核工业蓬勃发展。作为国家核科技工业主力军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建十年来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核工业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有着研制“两弹一艇”为新中国壮大国威的光荣历史功勋。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说:“二机部(核工业部)不能光是爆炸部,还要搞核电站。”改革开放初期,根据邓小平同志“要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术”的指示,在党中央“保军转民”的号召下,核工业把重点转移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上来,积极投入到我国核电工程研发设计和建设之中,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从核工业部到核工业总公司,几经体制转换,1999年国务院批准组建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核工业的主力军,是目前国内投运和在建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拥有全国最重要的核电设计力量及工程总承包能力,是国内唯一的核燃料供应商和技术研发主体,肩负着加快发展核能和平利用的神圣使命与重要责任。
十年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积极贯彻“科技兴核”的发展方针,切实增强技术优势、发展后劲和市场主导能力,实现了核工业的快速发展。
核科研开发体系完整建立
集团公司拥有完整的核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研究领域包括:铀矿地质、铀矿采冶、同位素分离、核燃料组件、乏燃料后处理、三废治理、核物理、受控核聚变、核化学化工、反应堆、核电站、同位素、核技术应用、辐射防护、放射医学、加速器、核探测技术和仪器设备,以及有机化学、化学分析、稀有元素化工等。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试验设施和核科研技术队伍,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核燃料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多年来,依靠雄厚的科技力量和完善的实验设施,科研院所完成了大量的重要核科学技术和高科技研究任务,在和平利用核科技和民品生产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核电工程、受控核聚变实验、高通量反应堆、微型反应堆、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钕玻璃激光器等,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许多国家的重视和欢迎。十年来,集团公司共获得科技成果奖75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国防科技奖735项。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核电产业发展成绩显著
从“零的突破”,到自主化的重大跨越,再到国际接轨,我国核电建设和运营管理达到了新的水平。经过努力,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建设、运行和管理60万千瓦和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核电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科研、设计和核燃料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国内的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都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为我国机、电、仪技术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核电是核工业转民的主导产业,也是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龙头,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贡献点,也是经济实力提高、整体能力增强的关键。集团公司已经形成了坚实的基础和能力,形成了自主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科研开发、工程验证、设计建造、调试运行、技术服务和核安全后援支持体系,拥有直接服务于核电发展的研发设计、运行和仿真技术、核燃料生产、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技术等相关领域的8家科研设计院所,专业配套、分工基本合理,拥有一支专业齐全、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配套建成了核电研发和工程需要的各种实验设施、大型试验台架和较先进的测量控制系统。继秦山核电站建成投产,结束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之后,大亚湾核电站两台9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2002年4月,秦山核电站二期2台65万千瓦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07年,秦山三期核电站2台70万千瓦核电机组建成投产。同年,江苏田湾核电站两台机组100万千瓦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至此,我国已建成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三大核电基地。2008年,全国共有11台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为91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1%;全年核电年发电量692.18亿千瓦时,上网电量为653.25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了10.11%和10.23%。目前,有7个核电项目22台核电机组在建,总装机容量为2290万千瓦。2008年,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核电厂累计完成年发电量达378.8亿千瓦时,超额完成国资委下达的年发电任务11.4%,实现了三“新”:发电量创历史新高、能力因子创历史新高和厂用电率创历史新低。
核燃料工业实现跨越
我国核燃料工业在关键环节上实现了生产能力的跨越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核电站燃料元件,实现了30万、60万、90万千瓦的标准化、系列化和国产化,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乏燃料后处理工作取得进展,并开始接收核电站乏燃料。
核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了核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具有比较齐全的核安全法规。十年来,我国没有发生一起核安全事故,放射性废物和退役设施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控制。核电安全运行业绩良好。我国核电企业没有发生2级及2级以上的运行事件,核电机组继续保持了良好运行记录。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9类11项性能指标对比,中国2007年以前投入商业运行的9台机组11项性能指标中有9项好于中值水平,其中6项进入先进值行列。运行特征主要参数好于世界均值;核电机组放射性废物产生量逐年下降;放射性气体和液体废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许可限值。今年1月12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京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郑重承诺:集团公司将努力推进国防建设和核工业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推进核科技的创新发展;推进人与核事业的和谐发展;推进中国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集团公司以“兴核强国、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始终坚持 “发展民族核电让国家放心,确保核安全让国人放心,发展清洁能源让后代放心,建设和谐集团让职工放心”,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集团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进一步彰显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加促进了整个社会责任感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效益获得大幅提升
十年来,中核集团坚持加快经济发展,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几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加快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核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当前,集团公司已经跨入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核电产业加速发展、核燃料循环产业能力建设全面展开……2008年,集团公司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利润达47.6亿元,同比增长83%。集团公司各核电厂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突出。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比较,集团公司核电厂2008年节约用标准煤13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78万吨,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面向未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正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开发海外市场,不断谱写我国核工业发展的新篇章。(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