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一届核教育培训国家研讨会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表示,中国核电的高速发展对核专业人才产生了强烈需求,为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过去曾经出现过的核专业人才分不出、留不住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核电产业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产业链。核电发展需要的不仅是核电站设计、建设和运行的人才,而且需要与核电发展相配套的各个方面的人才。例如铀矿地质及采冶、核燃料生产、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核地质和核化工专业人才,需要辐射防护、核医学、核技术应用、核物理等各类核基础科学的专业人才。随着核电发展,相应的安全监管能力、核电设备制造能力也要大大加强,同时也需要机械、电子,以及法律、外贸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大力培养有核教育背景的人才。
徐玉明分析,由于中国核电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高速发展,现有的控股建设核电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在核电建设、运行以及核燃料供应等配套产业方面都需要新增大批核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华能、大唐等大型电力集团公司也在积极争取控股建设新的核电机组,力争成为我国核电建设的“新来者”。核电规模的扩大、新来者的加入,将导致对核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强劲。
2004-2005年,原国防科工委根据当时核电发展形势和核工业发展规划,对我国核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预测,得到的结果是:到2020年,全国需要核工程专业本科以上的人才大约6600人,基础科学及核技术应用专业大约5000人。按这个预测结果,2015年前,全国每年需要培养核专业学生1200名左右,包括: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学生 330人、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学生 350人、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专业学生 130人、核物理等基础学科专业学生 90人、核地质与铀矿冶专业学生 140人。而我国高校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与这个要求相差很大。
根据近一、二年来我国核电进一步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核电机组将成倍增加,核工业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也会有较大增长。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我国需要新增的核专业人才数量约为25000人左右。从人才需求的时间段来看,2015年前的需求比较急迫。这是因为过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核电发展较慢,而前几年又有一批老的专业人才因为年龄关系退出了工作岗位,各大核电集团公司,特别是新加入核电建设队伍的企业对核专业人才的渴求十分强烈。2015年后,随着人才队伍的成长,人才需求也将趋于平稳。
面对核电发展的大好形势,全国与核工程人才培养有关的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院校纷纷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华大学、苏州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设置了核技术、核物理、核医学等核相关专业的院校也制定了培养核专业人才的新计划。徐玉明特别强调指出,预测毕竟是一种估计。一方面,这几年的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专业人员培养的渠道和方式不仅仅靠高等教育一种方式,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另一方面,核电发展需要的不仅是高等学校的本科毕业生,也需要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特别需要有工作经验、肯吃苦、富于创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核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形势作不断调整。对此,政府主管部门在规划、协调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