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所在绵阳地区也感受到了强烈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发生后,按照院党委的精心部署与院抗震指挥中心的要求,中物院团委迅速动员行动起来,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与青年突击队投入到抗震救灾、互助自救活动中来。
5月13日早6时,接中物院抗震指挥中心任务,急需组织青年志愿者组成应急小分队赶赴灾情更为严重的北川进行抗震救灾。在时间紧、通讯线路受阻的情况下,院团委2名工作人员直接跑步前往青年集中的地方进行动员,当时在广场上不少青年人还在睡觉,有的正在吃早饭,有的还在照顾身边的老人与未成年的孩子,但当他们听说院急需招募志愿者后,都关切地上前询问志愿服务的相关事宜,短短1小时内就有80余名青年志愿者前往报名。指挥中心将47名青年志愿者派往北川进行救援,其余青年志愿者赶赴科学城医院进行搬运病床、抬担架、护理病人等志愿服务工作。
5月13日下午16时前往北川救援的第一批青年志愿者小分队抵达北川。在随时可能发生余震的情况下,志愿者们冒着生命危险,徒步行走半小时来到北川老县城外2公里处的北川中学。按照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志愿者们立刻投入到了清理北川中学垃圾、废墟和搭建救灾帐篷等工作。5月14日早6时,小分队克服随时有余震发生、道路崎岖、生活物资匮乏、天气异常变化等艰苦条件,徒步行走5公里前往北川老县城寻找幸存者和清运遇难者遗体、清理废墟等救灾工作。在搜救过程中小分队,发现了即将坍塌的废墟下有生存者,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迅速爬上废墟查看生存者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救援;在搜寻过程中,队员们还发现了一名幸存者被深埋在钢筋混凝土中,由于缺少专业工具而无法施救,队员们奋不顾身攀爬到随时都可能倒塌的废墟上,与幸存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不断鼓励他,并几次尝试将细水管通过极小的缝隙塞进废墟,经过努力,幸存者喝到了水,保存了体力,为救助工作争取了时间……经过救灾小分队当天的认真搜寻,先后发现了8名幸存者,他们及时向指挥部和消防武警反馈情况,为后续救援提供了帮助。在开展救灾工作的同时,中物院青年志愿者在自身食品、饮用水匮乏的情况下,还将部分食品与矿泉水分发给了当地灾民。他们义无返顾、不惧艰险、无私无畏、守望互助的精神的得到了中央军委郭伯雄副主席的肯定。郭副主席对中物院在自身抗震救灾任务非常严峻的情形下,还能派出青年志愿者小分队无私支援灾区表示感谢,并请队员们转达对中物院党委及全体职工的慰问! 5月14日早7时,天空下起了雨。由于地震道路堵塞,院应急指挥中心急需大量青年志愿者组成青年突击队采取人工摆渡方式前往科研区输送物资。在院团委的动员下,很多青年人还没来得及配备必要的雨具就冒雨前来报名。志愿者们冒着道路两旁山体滑坡,石块随时滑落的危险前往输送物资。在返程过程中他们还救助了一位母亲和受伤儿童,并将他们送往安全地点。大家还纷纷慷慨解囊,为他们捐款,帮助孩子治病。
一份爱心,一份援手。在灾难面前中物院的青年人用善良、热情、坚毅、眼泪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信念铸就了一条通向光明与希望的路,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在院内抗震救灾形势最为严峻的日子里共有近500余名青年志愿者直接投入到了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中来。他们在科学城医院协助救助伤病员、帮助护理病人、搬运病床;冒风雨前往绵阳机场搬运粮食、输送物资;协助居委会在各街区给居民分发稀饭、馒头;帮助干休所老人搭建临时帐篷;协助卫生防疫人员深入社区喷洒消毒药水,发放卫生防疫宣传单;奔赴各街区捡拾垃圾、清洁环境;发起我为文明增添一抹绿“绿丝带”行动;在科研区路口负责协助维护治安;发起紧急募捐,募集衣物、食品送给需要帮助的人们;不分日夜加班加点设计开发寻亲网站,帮助失去联络的九洲体育馆内灾民寻找亲人……青年志愿者们活跃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他们虽然素不相识,但却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聚集在一起,那就是“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危难之时尽现个人品质,危难之刻彰显青春豪迈。在大灾面前,中物院青年志愿者以青春的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全院展示了团员青年众志成城、守望互助,战胜灾害的信念与决心。我们坚信,有一条路,一定能够带领我们通向光明,通向胜利!只要我们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相信,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有的道路都将是温暖、美好而畅通的!
![]() |
志愿者在服务。
![]() |
志愿者在喷洒消毒药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