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作为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科研基地,长期以来为我国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创造中国核科技新的辉煌,成了核工业领域面临的新任务。为此,记者在两会期间对全国政协委员,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志祥进行了专访。
谈起两会与国防科技工业,赵志祥院长显得兴奋而又健谈。作为一位著名的核科技专家,赵志祥在这次政协会议上的提案都与核工业前沿技术有关,主要是围绕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这个中心,一个提案是关于如何加快发展快中子增殖堆(简称快堆)的,另一个提案是关于如何建设好国家重大专项即大型散列中子源。在赵志祥看来,发展快堆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所以针对如何加快快堆的发展的问题,他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国家应该尽快组织和明确快堆发展的路线图,明确快堆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表。其中主要是明确下一步是搞60万千瓦还是80万千瓦的示范快堆,往更远地说,到2030年左右,我国要实现快堆的商业化应用,这是快堆发展的一个重大目标,因此国家必须围绕这个目标尽快作出部署。
二是根据正在建设实验快堆和我们当前已经拥有的试验条件,尽快建设好我们国家的快堆研究中心,为后继科研搭建必要的平台,及早部署相关科研工作,特别是要部署安排80万千瓦示范快堆的设计工作。此外,要及早地编写快堆的相关安全法规,因为目前我国在这个方面还是空白,这是对快堆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三是围绕2030年左右快堆实现商用化这样一个大目标,应该尽早开展与快堆发展相关的核燃料循环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前端核燃料元件的工艺研究,后端的乏燃料处理方面的研究。
谈到当前我国核工业的发展,赵志祥认为,我国核工业面临着自“两弹一艇”以后最好的发展时期,在过去的两年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核工业发展作出了多次重要指示,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核工业要更好更快地发展”。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核电发展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代表,从现在起到2020年,要实现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每年都要新建2~3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而核电对我国核工业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它牵涉到相关的科研、设计、设备的研制,包括核燃料循环体系,它能够带动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所以,对于中国核工业人来说,当前任务就是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将机遇转化为中国核工业新的发展动力。
最后,赵志祥说,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家以及国防科工委在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能力建设方面都给予了原子能院巨大的支持。在国防科工委向国家提出的关于振兴核科技的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好“两个基地、一个平台”,其中一个基地就是建设好原子能院这个大型、综合性、多学科的科研基地,这也将更加坚定原子能院和全国核科技工作者的信心,坚持科技创新与军民结合,创造中国核科技新的辉煌。(袁新立)
![]() |
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