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原子能机构网讯] 位于成都双流的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发挥在光、机、电领域的技术优势,研制成功“水下异物打捞机器人”,目前即将交付大亚湾核电站使用。这是我国目前针对核电领域自主研发的首台“水下异物打捞机器人”。
“水下异物打捞机器人”可用于对核电站反应堆堆芯上下部堆内构件吊出和回装堆芯时进行水下监视观察及对落入异物进行打捞,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优解决方案。
该设备由水下爬行机、二维云台、电视摄像系统、图像压缩存储系统、机械手清扫机、水下吸泵和操控器所组成。可拾取落入水池中的螺丝刀、扳手等相对较大的异物,也可扫取螺钉等相对体积小的异物。水下吸泵可打捞l公斤以内异物。机器人集信息融合、水声通讯、集成技术等10余个学科的尖端技术于一体,具有对水下目标自动识别、探测、作业等能力。
该机器人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体积小、运动灵活;成本低廉;爬坡能力强,行驶速度高;运载能力强;针对异物种类机械手可轻松拆换等等。
水下机器人是21世纪海洋高科技领域的支撑性技术和装备。该设备作为中科院光电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为我国水下机器人轻小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它的研制成功,将提高我国核电领域水下支撑设备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