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原子能机构网讯] 到今年的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核电机组安全运行已满14周年,累计发电量260多亿千瓦时,机组在第九燃料循环中已连续安全运行了150天。
14年来,伴随着中国核电的发展脚步,秦山核电公司的各项工作经历了从起步到逐步成熟,又到比较规范的过程。从商业运行至今,机组平均负荷因子超过70%。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无非计划自动停堆事件发生,在第六、第七和第八燃料循环中分别创造了连续运行331天、443天和448天的运行纪录。公司的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性能指标逐年提高,特别是2004年,机组年度发电量达到27.17亿千瓦时,创造了机组并网发电以来的最高纪录,在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进入排名前1/4行列的有5项,除化学性能指标外,其余指标均优于世界中值水平。历年运行的环境评价结果与运行前各阶段的环评结果一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站周围的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之内,没有发现环境介质中与核电站运行有关的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有显著变化。
为提高机组的运行能力,秦山核电公司于2000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在2005年实现WANO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中值水平的目标。通过公司全体职工的努力,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在电站管理上,完善公司组织机构,强化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完善电站管理程序;加强了监督部门的力量;安全管理的改进体现了独立性、权威性、透明性等特点,监督深入、细化,建立了数据库和核安全监督指标体系;开展安全自我评估活动并完成了第一次定期安全审评工作。在建立完善电站信息系统方面,逐步建立大型设备管理系统、运行巡检系统、运行隔离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的优势。完善大修计划管理,加强风险控制,为此公司制定了大修管理程序、大修计划管理程序,使大修管理有章可循,并在大修中引入了过程质量控制,检修项目的质量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得到了保证,为电站不断创造佳绩奠定了基础。为了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公司建立了设备数据库管理平台,加强对设备状态的跟踪和维护,做到规范合理安排设备的检修,及时消除设备的隐患,改善了电站的整体安全性能,加强了运行期间的检修项目过程控制,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