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原子能机构网讯] 记者最近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这个有着55年光荣历史的研究院,正青春焕发,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进入“十五”以来,共取得近百项标志性成果。
在核能应用方面,随着核电的大规模发展,原子能院积极开展先进核能系统的研发、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建立及核电基础科研工作,“现役核电站应用技术研究”、“核电站辐射防护与安全技术研究”的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已开始应用于核电站;国家“863”项目“高功率氟化氪(KrF)准分子激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的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取得重要进展,中子散射技术研究方面获得重要的成果。
在核应用技术产业化方面,首次完成了加速器和辐照技术产业的改制,并建立了原子能院历史上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原子高科”;与有关单位合作,成功研制并出口了海关集装箱检查系统;2MeV自屏蔽式杀毒灭菌加速器的研制、爆炸物探测、X射线探测有了突破性进展;同位素种子源的研制和生产为该院核应用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新的生长点,并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科研成果方面,“十五”期间该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二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5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王淦昌物理奖1项,胡济民教育科技奖2项,共申报国家专利48项,在国防科研、国家核能发展、核科学基础研究、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原子能院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累累硕果。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志祥告诉我们,现在的原子能院拥有在国内核研究领域较为完善的设备和设施,并进行着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放射性计量、核保障技术、辐射防护技术等广泛领域的研究。进入新世纪,原子能院逐步形成以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国实验快堆、北京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和放化后处理实验室四大工程为科技创新平台,以国防科技、核电基础和先进核能、核基础科技与交叉学科、核技术应用及产业化作为四个主导方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利用科学技术的辐射作用,继续在综合性核科学研究领域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子能院是我国唯一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型核科研基地,是我国唯一拥有完整核一级学科和物理一级学科的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两弹一艇”攻关和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建立做出过历史性贡献。(古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