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核集团召开首次人才工作会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确立了“实施强核战略,在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重塑一流队伍,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环境”的目标。
一、五年多来,培养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中核集团公司成立五年多来,党组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军民结合,发展核电,调整结构,突出效益,强化经营,科技兴核”的发展方针和“发展核电、核燃料和核技术应用产业化”的重点思路,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及时制定了符合集团公司实际的人事人才工作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人才队伍基本保持稳定,人才流失现象整体上得到了改变;人才结构得到优化,专业结构逐步合理,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拓宽了人才引进渠道,基本保证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人才需求;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人才成长环境得到改善,有利地促进了集团公司的发展。
五年来,集团公司有3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32人获得国防科技工业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被授予“中华技能大奖”称号,2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有7人被授予“国防工业技术能手”称号。目前,集团公司有20名院士,26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有71名高级技师活跃在生产第一线。
在培养造就学术技术带头人方面,一些科研单位的做法取得了实效。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借助优良的科研设施和承担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把培养的重点放到重点科研项目、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科技开发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其他重要岗位上,对培养对象大胆使用,让他们独立承担某一方面的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加国内外各种高起点、高层次的培训和学术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设立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津贴,资助专项科研活动经费,用于改善工作条件和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要求入选人员每年就本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做公开的学术报告,由专家对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进一步培养和使用的依据。目前,入选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都成为科研、工程、开发等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核电站人员培训方面,核电公司取得了突出成绩。如秦山三期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保证人员培训质量,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生产和调试队伍。公司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加拿大魁北克电站作为“实习电站”,对200多名生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在培训期间建立培训教员的评价机制和学员培训绩效定期审查制度,保证了培训质量和有效性。此外,公司还利用韩国同类型的月城核电站调试的机会,选派几十名人员参加调试工作,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在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秦山三期与国内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工程应用,既能满足个人提高学位层次的需要,也符合公司的实际需要。公司还将大学老师接到秦山现场授课,满足了学员学习和工作两不耽误的需求,走出了一条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的新路。
在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中核集团公司注重造就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二O二厂深入向职工阐述“今天不抓生产今天没饭吃,今天不抓培训明天没饭吃”的道理,在企业内部开展实施“争当知识、技能职工”的职工素质工程,大兴学知识、练技能之风。在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对培训、鉴定不合格的采取岗位工资降级制和实行低岗运行制,技能鉴定结果作为职工竞争上岗的条件之一。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全体员工技术和技能水平。首先以实施职业技能标准为切入点,强化持证上岗,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该厂还规定2-3年开展一次技能鉴定复审,推动了全厂操作工人学技术、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提高了技能水平。其次,建立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激励机制,每年安排全厂岗位练兵和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比武活动。通过技术比武,涌现出了一批岗位状元。第三,每两年开展一次工人技师考评工作,对在聘工人技师,还要根据技师任职条件和职责进行定期考核,促进他们不断提高技能水平。第四,积极开展名师(导师)带徒活动,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带徒活动,使年轻的员工掌握和继承高技能人才的一技之长及“绝技”、“绝活”。另外,该厂还组织优秀技能人才参加技术攻关、设备引进等重点工程,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二、确立2010年前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实施五个专项工程,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
在核工业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核工业人经历了艰难的二次创业,经历了全行业连续十几年的政策性亏损,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集团公司成立后,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环境变化,积极应对人才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推动集团公司的发展。
集团公司召开会议,提出了人才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2010年以前,即在今后六年左右的时间内,通过实施五个专项工程,在人才工作队伍建设上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通过实施人才队伍知识层次整体提升工程,逐步做到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以本科层次以上的人员为主体,科研人员以研究生层次为主体,在知识层次的整体提高上实现突破。为此,在2010年以前,集团公司计划引进、培养博士生300名左右,引进、培养硕士生1000名左右,引进本科生10000名左右。
二是通过实施核科技顶尖人才工程,培养出50名左右核科技顶尖人才,在中青年核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匮乏的状况彻底改观上实现突破。
三是通过实施“8823”人才工程,重点培养80名左右合格的董事、监事人选,根据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的需要,引进和培养80名左右合格的企业法律人才,根据核事业发展的整体需要,引进和培养2000名左右核专业人才,新增3000名左右技师,在人才队伍薄弱部位的加强上实现突破。
四是通过实施“111”人才工程,有计划地重点培养100名45岁以下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0名40岁以下的学术技术带头人、100名40岁以下的技能带头人,在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技能带头人的年轻化上实现突破。
五是通过实施老基地人才振兴工程,保证重要骨干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扭转部分重要战略核基地人才严重短缺的被动局面上实现突破。
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在人才工作会议上说,2010年以前人才队伍的建设成效,决定着集团公司能否实现21世纪前20年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他要求,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系统规划,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核战略,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分层分类管理、人才考核评价、人才薪酬、人才培养培训、人才资源配置、人才安全等6个体系,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集团公司发展的要求,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到2010年,使人才队伍整体实力达到国防科技行业的中上水平,进入国内各行业的前列。(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