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已经一年,你认为在这一年中,中国的外交工作和前些年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否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外交所持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原则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加侧重于有所作为?另一个问题,请问你担任外长以来感受最深的事情是什么?有没有就此有感而发写诗呢? 李肇星:我认为外交最重要的是它的连续性,或者说它的继承性。没有继承性也就没有创新。就我个人而言,我担任外长刚刚一年。这一年中,我阅读了我所能找得到的八位前任(注:新中国历任外交部长为周恩来、陈毅、姬鹏飞、乔冠华、黄华、吴学谦、钱其琛、唐家璇)的著作、论述和讲话,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形势发展做出新的判断,采取新的有效措施,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中国外交的传统是根据每件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确定自己的立场。一位古代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人不能够两次在同一条河流游泳的意思。这就是说事情是变化的。我们既要继承好的东西,又要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形势的演变有所创新。我们时代的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是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经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出现,我们必须学会去迎接这些挑战。 关于个人风格,我觉得我在对外工作中努力去做到的就是忘掉个人。在对外工作中,祖国的利益是唯一的,是最高的。今天不是谈诗的时候,但可以告诉你,我从来没有在上班时间写诗。今年是我到外交部工作的第40个年头,这期间也只不过一共写了200首左右。我曾经写过一首歌唱祖国的诗。20世纪70年代,我在非洲工作的时候就想写,到联合国工作时才写了初稿,后来在江泽民主席的故乡扬州,看到了有两句歌颂古代一位民族英雄(注:指明末大臣、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对联,叫做"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注:对联作者为清代诗人张尔荩所撰),才决定定稿,并发表,这首诗题为《青春中国》。这是我学习我母校最早的一位老师、我没见过的李大钊先生所写的《少年中国》,我叫它《青春中国》。我的祖国现在就像一位朝气蓬勃、纯真可爱的青年人,她以诚实的劳动营造自我,以平等在全世界寻找朋友。 日本《东京新闻》记者:日本和中国之间已经两年半没有首脑互访,我理解是因为有历史问题和靖国神社问题。什么情况下两国互访才有可能?另外,最近中国有些学者提出所谓中日关系新思维或者是外交革命的意见,中国外交部的看法是什么?关于京沪铁路问题,日本一直希望京沪高速铁路采用日本新干线技术。中方已经表示过,这个问题将采用国际公开招标的方式来决定,公开招标具体的时间和方式是什么?采用日本新干线的可能性是多少? 李肇星:中日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两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去年我们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335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300万人次。中日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在增强,比如不久前两国都参加了第二轮北京六方会谈。去年在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日本政府和人民给予中国人民的援助也是最多的。现在突出的问题是,日本领导人参拜供奉有14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亡灵的神社,这深深伤害了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感情,这是绝不能接受的。我们希望日本领导人能够将心比心,拿出诚意,不要让过去的历史问题成为包袱,要把历史当成一面镜子,引为教训,下决心与各国和平相处、平等相待,这才符合日本人民的长远利益。我认为,你可以回去问问你自己国家的领导人:在历史问题上,一些欧洲国家的领导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他们做不到呢?去年我访问日本时,我看了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这出戏在东京大受欢迎。雨果大家都知道,他热爱他的祖国法兰西,但是他也强烈地谴责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这样既热爱祖国,又在历史问题上有正义感的人,才能受到本国人民和外国人民的尊敬。中日两国人民有20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但是近代也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不管从正面看还是从反面看,要发展世代友好的中日关系,需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 关于京沪高速铁路,这确实是一项重大建设项目,中国专家正在进行认真研究,到时候会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欢迎日本企业家参与平等竞争。 半岛电视台记者:中国的外交原则是广交朋友,朋友越多越好。这些朋友互相有很大的分歧和矛盾,中国是否担心将来这些朋友不再是亲密朋友,而是一般朋友?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和阿拉伯合作论坛已经谈了很长时间,但是一直没有效果,主要障碍是什么? 李肇星:感谢你提这个重要问题。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真正的朋友可以"和而不同",而表面上看来是好朋友、实际上不是的,是"同而不和"。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可以做到"和而不同"。孔子也说过一句话:有的人说的好听,实际上是想害别人,这种人不能算是好人。他的原话是"巧言令色鲜矣仁"。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一直有着友好的传统。我们认为,阿拉伯国家是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中国重视发展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政治上中阿双方都致力于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上都面临着发展国家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任务,双方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去年中阿贸易额同比增长43%,已达到254亿美元。双方在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胡锦涛主席今年初第一次出国进行国事访问,就访问了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在这次访问中,中国和阿盟宣布建立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和阿盟正加紧磋商,力争尽快启动论坛。我们对同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的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路透社记者: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二轮六方会谈已经结束,根据美方表态,美方同除朝鲜以外的其他四方之间对朝鲜是不是拥有高浓缩铀还存在分歧。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持什么立场? 李肇星:中国政府的目标是清楚的、明确的,我们正集中精力加快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我们不愿意看到一个出现核武器的朝鲜半岛,愿意看到的是一个和平、稳定、富裕的朝鲜半岛作为我们的邻居。我们感到高兴的是,第二轮六方会谈取得了积极进展,各方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设想,作出了积极的政策宣示,会谈还发表了主席声明,并就下一轮会谈和成立工作组等问题达成了共识。这对保持和推动六方会谈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各方立场还有差距,有的差距还比较大,我们希望各方能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精神,逐步缩小分歧,扩大共识,建立相互信任,争取早日通过对话解决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的持久和平。中国一贯主张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我们的作用就是劝和促谈。 在中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后,有一些国家半开玩笑地说,中国能够成功地将载人飞船送上太空,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不在话下,中国可以领导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告诉他们,事情不是这样,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两个角色之间互不信任。要说进入太空,至少有两个国家比中国早,那么他们也应该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关于浓缩铀问题,听起来你知道的比我多,我在这方面没有掌握像你那么多的情况。 香港《星岛日报》记者:香港立法会议员李柱铭最近到美国出席了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讨论香港民主的听证会,请问部长对此有何评论?这个事情会不会影响到香港政制的发展?会不会影响到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之间的信任?会不会影响到正在发展中的中美关系呢? 李肇星: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想告诉你,香港是中国的香港。中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有智慧保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我们不欢迎、不需要任何外来干预。个别人乞求外国势力来干预香港事务,是徒劳的。 德新社记者:第一个问题,中国要求使用德国的MOX燃料生产设备,有些人担心中国会把这个项目用于军事目的,还有些人认为可能会通过类似的输出或者项目来帮助别的国家发展它们的核能力。中国是否愿意接受某种形式的核查来确保这样的设备仅仅是用于民用和平目的?除此之外,我还非常希望了解一下你对于台湾即将举行的"大选"和"公投"有什么看法? 李肇星:必须清楚一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主要是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我们同所有外国的合作都是平等互利的。关于防扩散问题,中国政府一贯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我们遵守自己的国际义务和承诺,积极参与国际防扩散合作。我个人还是第一次听说你所来自的国家有那样的担心,我并不认为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中国198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92年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我们一贯忠实履行我们的国际义务和承诺。中国言而有信的纪录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办事严谨的德国人对此必有深刻的了解。 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许多人问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只不过被一些人毫无必要地、甚至是别有用心地复杂化了。只要认清以下几点,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的内政,应该由中国人自己解决。我们希望所有的国家都能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要做干涉中国内政和导致两岸关系紧张的事。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扰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记者是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如果说有的朋友还不清楚台湾问题的由来,我建议我们一块再学习一下有关的历史文件,比如说1943年的开罗宣言、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1971年的联大第2758号决议以及同中国建交的160多个国家同我们发表的建交公报。所有这些文件都清晰地、准确无误地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血浓于水,台湾问题还涉及中国13亿人的民族感情。台湾人民是我们的手足兄弟。台湾同胞刘海若在英国遭到车祸后,是大陆的医生不远万里去全力抢救。大陆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国受伤之后,最真诚的关怀来自海峡两岸的同胞。我们的台湾同胞也多次把自己的骨髓捐献给大陆的患者。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我们真诚希望我们的台湾同胞能够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我们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 巴通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近年来巴基斯坦在全球反恐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国如何看待中巴反恐合作?二、你如何看待巴基斯坦努力解决和印度之间的问题? 李肇星:我们非常珍惜同巴基斯坦"全天候"的友好关系。中国多年来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高度评价巴基斯坦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我们的友好邻居,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巴基斯坦和印度领导人正努力改善两国关系。我认为,这反映了印巴两国领导人的战略眼光和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如果巴基斯坦和印度朋友愿意中国发挥建设性作用,我们愿意。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们都知道你从1998年到2001年担任驻美大使,那时你是在华盛顿观察中美关系,现在你担任外长是在中国处理中美关系。请问与你在华盛顿的时候相比,中美关系是矛盾增多了还是共同点增多了? 李肇星:无论我在华盛顿还是在北京,我都是中美友好合作关系的坚定支持者。我认为,像我们这样两个大国,只有发展健康的、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才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两个大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我们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在逐渐增多,而不是逐渐减少。"9·11"事件后,中美两国成功地进行了反恐合作。我们还一直在防扩散领域进行合作。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成绩更为显著,现在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企业已经超过4万家。中国有6万多名青年在美国学习,美国也有3000多年轻人在中国学习。值得一提的还有,中文现在已经是美国人民中的第三大语言。我们的合作领域还在不断扩大,我们合作的内涵也在不断加深。 当然,两个大国没有分歧也是不可想象的。中美之间最大的分歧表现在台湾问题上,但是我们有一个共识,最主要的就是双方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能够得到遵守,中美关系就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针对当前台湾海峡的局势,我们重视和高度评价美国总统布什去年12月9日所表达的立场。同样的立场,布什总统去年和胡锦涛主席两次会晤中,也都曾经表达过。 埃菲社记者:温家宝总理的工作报告提到,中国要进一步加大反恐力度,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在反恐政策方面会有什么改变? 李肇星:温总理讲要加强反恐力度,我不知道你从中还体会到什么别的变化。如果说变化,那就是我们会加强反恐斗争。中国将继续参加国际反恐合作,包括在地区组织中的合作,比如说在上海合作组织里,在联合国的框架内,或者在双边领域。我们认为,恐怖主义是人类的灾难,无论它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针对谁,国际社会都应该予以谴责和打击。反恐问题上也应求真务实,不应搞双重标准。 《中国日报》记者:有些国家对于崛起的中国有怀疑和忧虑,所以他们欢迎美国介入,你是否认为中国和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结构性冲突?另外,你认为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对周边地区和对于美国来讲是个好消息还是更大的挑战? 李肇星: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新的安全观,那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我刚才说过,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国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发展,我们不使用过去殖民主义强国或者帝国主义列强那种掠夺别人、欺负别人、剥削别人的办法,我们靠的是和平发展,我们走的路就是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平等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西方一些有眼光的学者也已经指出,中国的和平发展给邻国、给全世界带来的不是障碍、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实际上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也存在着共同利益,通过磋商、协调,我们还可以扩大共识,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在发展领域,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也有利于全世界。过两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将给大家介绍更多的情况。比如说现在我们强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注意经济效益,注意减少能耗、减少污染,也是对全世界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我也愿意利用回答问题的最后机会,讲一些外交部的情况。为了完成中国外交为中国人民服务、为世界人民服务这样一个光荣的职责,我们有一支非常好的、可以使祖国感到骄傲的外交队伍。我们有一位中年参赞叫符华强,他长期在战乱地区工作,曾经被子弹打中,但是他带伤(注:他本人一直没有察觉,后经体检查出并手术取出)工作长达20多年,默默无闻为祖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还有一位参赞叫李建国,他曾经在疾病多发的地区工作,有一次他连续15天带病坚持工作,为加强中国人民和驻在国人民的友谊辛勤劳动。他不久前英年早逝,非常不幸。还有一位大使叫邵关福,他负责在东帝汶建立中国大使馆时及后来为加深中国人民和东帝汶人民友好关系而工作期间,由于条件所限,曾经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住在船上用集装箱改成的非常简陋的房子里为祖国奉献。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理由为自己在外交战线上有这样优秀的儿女感到骄傲。我们的外国朋友也可以为有这样真诚地为和平、为友谊奉献的中国外交官朋友而感到高兴。 在外交部4000多名公务员中有1300名女性,中国在任的200多位大使和总领事当中,有14位女性,我愿利用这个机会向她们,也向在座的女记者预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愉快。 记者招待会历时两小时十分钟,约500名中外记者出席。(完) 来 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古新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