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老挝主要粮食作物,全国超 80%的农民种植水稻,占比超过总耕地面积的 60%。肥料利用率不高、土壤侵蚀严重、超 70% 水稻依靠自然降雨灌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该国水稻产量,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加之因气候变化而日益多变的降雨模式预计也将对该国水稻产量产生破坏性影响。
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支持老挝实施技术合作项目,助力该国改进土壤养分管理。通过举办技术合作培训班,培训该国科研人员使用氮-15 稳定同位素标定作物的肥料吸收,指导农民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定量化科学施肥,并有效利用水稻秸秆、牲畜粪便为土壤增肥;依托技术合作平台,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还协助该国制定涵盖整地、施肥、除草、防虫、收获等全过程的水稻生产导则,支持老挝国家农林农村发展研究所将该导则翻译成母语,供当地农民学习使用。
在机构的帮助下,老挝试点地区水稻平均亩产由 210 公斤提升至 340 公斤,产量增幅超过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