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合《解放军报》报道:印度在建国初期,其国防工业只不过是英国殖民主义者留下的一个烂摊子。经过50余年建设,目前印度已形成了由8家大型国营国防工业公司、39个军工厂和数百个私营企业组成的庞大的国防工业体系,能生产包括卫星、导弹以及核武器等各类高精尖武器装备,并且国产化率已达七成以上。 印度认为拥有核武器是通向世界大国之路的“通行证”,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在努力建立本国的核工业体系。印度于1948年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1957年改名为原子能部。印度核工业目前拥有4个大型国营企业、10个重水和核燃料处理厂、40多个研究机构,雇员4万余人。1974年印度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后就掌握了原子弹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之后便将重点放在增强裂变弹和氢弹的研究方面。1998年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后,基本掌握热核武器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据军事专家估计,印度同时还初步具备计算机模拟核试验的能力,这将有利于其对核武器实用化和小型化的研究。 1962年,印度在原子能部下成立的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成为印度航天工业的正式开端。1969 年改组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1972年印度成立航天部后转而隶属该部。目前,该部拥有雇员 2万余人,其中1/3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下辖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印度国家宇宙考察中心等12个研究机构和5个主要生产厂家,涉及的领域包括火箭和卫星制造、发射、制导与跟踪,宇宙射线、大气研究等,而重点则是具有军事意义的运载火箭和应用卫星。航天部研制的极地卫星发射火箭(PSLV)及其技术将被用于“烈火”-3(射程3500千米),甚至“太阳”洲际弹道导弹。为了确保建立有效的核投掷能力,印度于2001年1月17日第二次试射了射程2200 千米、载荷1000千克的“烈火”-2型中程弹道导弹,并计划于年内制造20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