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率领的联合国核查专家28日开始对利比亚境内的核设施进行全面检查。29日,联合国安理会将就在中东地区建立“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问题举行闭门磋商。分析人士指出,在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和利比亚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以色列的核能力便凸显出来,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关注。中东地区建立“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关键已变成以色列是否愿意放弃核武器。 随着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倒台、伊朗和利比亚相继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自愿接受核查,以色列对周边阿拉伯国家“核威胁”的担忧得以消除。目前唯一能与以色列“叫板”的东部邻国叙利亚,也被舆论普遍认为尚不具备发展核武器的能力。可以说,目前以色列的战略环境已大为改观。但与此同时,以色列也面临着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国家要求其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压力。 27日,利比亚外长沙勒加姆在与巴拉迪举行会谈时就说,利比亚“完全公开”地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并准备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是“战略性”的一步,其它国家,尤其是以色列也必须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前,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曾敦促以色列效仿利比亚,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也指出,以色列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不应享有特权,有关方面也不应在这一问题上对以色列采取区别对待或宽容的立场。据悉,于本月29日举行的有关在中东地区建立“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问题的联合国安理会闭门磋商,针对的主要目标也是以色列。 在是否拥有核武器问题上,以色列政府一直不置可否,但有关专家认为,以色列利用其核技术已生产了100枚至200枚核弹头。分析人士指出,形势发展至今,中东地区能否实现建立“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目标,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和以色列的立场。 首先是美国的态度。长期以来,美国对以核武器问题一直采取偏袒和纵容态度。美国政府主张中东国家都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将以色列的核武器问题视为“特例”。根据美国和以色列在1969年达成的一项谅解,只要以色列在核武器问题上“模棱两可”,不公开宣称自己拥有核武器,美国就不会迫使以色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其次是以政府的立场。以色列的战略安全政策的立足点是强调军事威慑力。以军方声称,以色列必须保持对周边阿拉伯国家的绝对军事优势。保持这一优势的关键就是拥有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质取胜”。尽管有美国撑腰,以色列仍强调自身发展核武器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以色列的这一立场注定中东建立“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道路将十分坎坷。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陈庄) 转自:新华网 (责任编辑:古新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