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核问题自2002年10月再度浮出水面以来,事态步步升级,呈愈演愈烈之势。2003年,朝鲜半岛局势究竟何去何从,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 起因扑朔迷离 围绕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争执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后来,由于朝鲜同韩国签订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核安全协定并同意接受检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才有所缓和。 从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不定期核检查,但双方对检查的对象和结果意见不一致。朝美发生激烈对抗,战争一触即发。后在多方协调下,朝美通过多轮谈判,于1994年10月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其核计划,即同意不再对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重新添加核燃料,停止两座石墨减速反应堆的建设,封闭其核燃料后处理厂,并最终拆除这些核设施;美国将负责在大约10年时间内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美国、韩国、日本等国为此组成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负责实施总投资达46亿美元的朝鲜轻水反应堆建设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原定2003年完工的轻水反应堆工程一拖再拖,直到2002年8月才开始水泥浇灌作业。 朝美在履行框架协议问题上争论不休,并且日见激烈。朝鲜指责美国没有按协议规定在2003年前提供轻水反应堆,并且继续对朝推行敌对政策;美国则一再要求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核查”。朝鲜核问题再起波澜。 此次核风波的直接原因含糊不清,朝美双方说法大相径庭。2002年10月初,美国总统布什的特使、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对朝鲜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双方进行了“有效而坦率的对话”。10天之后,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凯利访朝期间,朝鲜向其“承认了拥有秘密核开发计划”。面对美国的指控,朝鲜表示“有权拥有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但迄今为止并未正式承认其核开发计划的存在。同时,朝鲜又说美国的指控是美特使访朝时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的表述,朝鲜认为没有必要对此予以置评。 随后,朝美双方展开了激烈交锋,事态步步升级,仅仅4个多月的时间,几乎就完全退回到1994年朝美框架协议签署前的状态。2002年10月下旬,朝鲜提出与美国协商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解决美国所担心的包括核问题在内的安全问题;11月14日,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宣布自12月起中止向朝鲜输送燃料重油的援助,要求朝鲜立即通过可视的和可核查的方式废除其核武器发展计划;12月12日,朝鲜宣布解除1994年朝美框架协议签定后对核计划的冻结,重新启动电力生产所需的核设施;美方则联合韩日,要求朝鲜立即撤回解除核冻结的决定,同时坚持朝鲜先放弃核计划,否则不与其谈判,更不会签定互不侵犯条约;12月22日,朝鲜宣布已开始启封被冻结的核设施并拆除监测摄像机;12月3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监查人员全部撤离朝鲜;2003年1月10日,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震惊世界;2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指出朝鲜“违反了”该机构与朝鲜按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结的“保障监督协定”,决定通过该机构的总干事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国际原子能机构全体成员国、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评论,抨击这是干涉其内政的越权之举;2月17日,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发言人发表谈话警告说,如果美国继续违反朝鲜停战协定,对朝鲜施加军事压力和制裁,朝鲜将不得不采取措施,摆脱协定的约束。 双方陷入僵局 朝鲜核问题重新凸显后,有关各方很快就和平解决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但在解决的具体形式等一系列焦点问题上,朝美双方各执一辞,陷入了僵局。 焦点之一是关于对话问题的先决条件。朝美双方均在对话问题上设置了先决条件。美国坚持与朝鲜进行对话的前提是对方首先宣布放弃核计划并得到验证;朝鲜则提出愿意在双方谈判并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后消除美国在核问题上的疑虑。围绕这一问题,双方展开了唇枪舌战。 美国方面多次表示“没有任何入侵朝鲜的打算”,但拒绝与朝鲜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朝鲜批评美国在有关朝鲜核危机的对话问题上态度傲慢,在保障朝鲜安全问题上言行不一,既然声称“无意侵朝”,那么有何理由不愿提供相关的法律文件呢?朝鲜认为美方的这些表态实际上仍然是“光说不练”。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朝鲜呼吁美国与其进行没有先决条件的对话。美国的强硬立场也出现了松动,由原先的拒绝与朝鲜对话转为愿意就“如何履行国际义务”与朝鲜对话,甚至表示“可以提供安全保证”,但在“安全保证”的形式问题上双方依然分歧严重。 焦点之二是关于“安全保证”的形式问题。1月23日,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在接受电台采访时表示,美国将接受朝鲜的要求,同朝方签署保障安全的文件,但不打算同朝鲜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因为条约需要美国参议院批准。 对此,朝鲜表示,无论美国是以信件还是声明的方式来保证不侵犯朝鲜,朝鲜都不会相信。没有一项经过美国国会批准的条约,对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以及朝美改善关系的任何期待都是毫无意义的。朝方再次敦促美国与其签署一项正式的互不侵犯条约,并强调这是结束两国敌对状态的唯一方式。 焦点之三是关于多边会谈与双边会谈。1月下旬,美国通过在纽约的外交渠道向朝鲜提出,由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与朝鲜、韩国、日本、欧盟及澳大利亚共同举行“5+5”多边会谈,讨论解决朝鲜核问题。美国认为,朝鲜核问题不只是朝美之间的问题,也与其他国家有关。 针对美国的这一提案,朝鲜认为通过“5+5”多边会谈方式讨论朝鲜核问题是美国企图推卸对朝鲜核问题的责任,向朝鲜施加国际压力。朝鲜表示反对任何旨在使朝鲜核问题国际化的企图,也绝不会参加与朝鲜核问题有关的任何形式的多边会谈,并强调它的一贯原则立场是朝美只有通过直接和平等的对话,才能和平、妥善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 斡旋紧锣密鼓 朝鲜半岛的核风波一直牵动着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特别是朝美陷入“核僵局”之后,国际社会化解僵局的努力紧锣密鼓,外交斡旋目不暇接,各方提案也是接二连三。 外交斡旋有直接对话型的。2003年1月14日,澳大利亚外交部代表团抵达平壤,这是自朝方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来第一个访朝的西方国家。同一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特使莫里斯·斯特朗为人道主义援助问题抵达平壤访问,他听取了朝方有关核问题的见解。1月20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会见了为谋求解决朝鲜核问题来访的俄罗斯总统特使、俄副外长洛修科夫。1月21日至24日,韩朝第九次部长级会谈在汉城举行,双方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并同意继续保持双方之间的交流合作。韩国总统金大中的特使、总统外交安保统一特别助理林东源1月27日飞抵平壤。他带去了金大中致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一封亲笔信。 外交斡旋也有间接磋商型的。例如1月12日,美国总统特使、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再次访问韩国。自去年10月凯利访朝后“抖”出朝核问题以来,他已成为在东亚地区进行“穿梭外交”的常客。1月15日,日本外相川口顺子也抵达韩国访问,在与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崔成泓的会谈中,双方一致表示将继续紧密合作,以谋求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1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博尔顿在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后,又风风火火赶到汉城。 此外,200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前总统卡特也表示,他乐于充当美朝间的调停人。人们不会忘记,1994年朝鲜半岛核危机最严重时,卡特就曾扮演过美朝之间调停人的角色。 在外交斡旋中,有若干解决方案浮出水面,其中较为具体的是俄罗斯和韩国提出的方案。 俄方提案由俄总统特使、俄副外长洛修科夫访朝时提出,它包括三点内容:确保朝鲜半岛的无核地位、向朝鲜提供安全保障、向朝鲜提供人道主义和经济援助。据报道,金正日对此评价很高,并就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 韩国则提出了“三步走”的方案。这一方案的基本框架是:第一步,在朝鲜首先表示愿意放弃核计划后,开始恢复对朝鲜的重油供应,以创造朝美对话的气氛;第二步,朝美开始对话,美国以“文件”方式(包括布什致信表态),确保朝鲜的安全和体制;第三步,朝美通过对话,最终返回到1994年朝美日内瓦框架协议的轨道上来。2003年1月24日,韩国当选总统卢武铉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反对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制裁朝鲜,他可以“不附带任何条件地”同金正日举行会谈。2月25日,卢武铉正式就任韩国第16届总统。他在就职演说中敦促朝鲜放弃核开发计划,并重申反对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朝鲜核问题。他同时强调,如果朝鲜放弃核计划,它将得到韩国政府的安全保证,并获得国际经济援助。 前景何去何从朝鲜核问题的再次凸现使朝鲜半岛国际政治结构中的不确定因素陡然增多,给有关国家的朝鲜半岛政策和相互关系发展带来挑战,这必然使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的局势面临更加微妙而复杂的局面。 布什政府上台后对朝鲜实行“大棒政策”,使朝美关系全面倒退,而此次核风波又使两国关系雪上加霜。事件发生后,尽管朝美均表示愿意和平解决这一问题,并竞相发起外交攻势,但因为两国立场尖锐对立,互相指责,为寻求共同点和突破点增加了难度。 有分析认为,美国目前还没有想立即解决朝鲜核问题。虽然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声称“美国有能力同时打两场战争”,但朝鲜不同于伊拉克,美国受制于多种因素,对朝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不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双方将继续处于“不战不和”的胶着状态。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美国在春季打响伊拉克战争的话,到夏季伊拉克问题将转入战后治理阶段,那时美国便可以把主要力量用于朝鲜。如果朝美对立一直持续下去,矛盾继续激化的话,2003年夏秋之交,朝鲜半岛有可能出现一场空前严重的对抗危机。 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可能。尽管朝美之间围绕核问题的对峙愈演愈烈,但人们注意到,朝方多次表示愿与美方进行平等、公正的对话,美方也由最初的拒绝对话而转变为愿与朝方进行对话,因此存在着解决问题的余地和可能性。在朝鲜核问题上,中国有自己的鲜明主张,即支持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这一主张在国际上得到普遍支持和赞同。只要有关各方持有这样的诚意,并锲而不舍地朝着这一目标努力,是有可能逐步解决分歧,达成谅解的。 目前朝鲜核问题仍处在变化之中。考虑到朝鲜核问题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和平方式政治解决。如果谈判的大门被关上,其后果是国际社会所不愿看到也不能接受的。有关各方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真诚和务实的直接对话,才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惟一有效和可行的途径。 转自:人民网 (实习编辑:李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