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1月9日电 由美、英、意等国联合开发的雨燕号伽马射线探测器身手不凡,表现出色,在测试期已数次发现伽马射线暴发,它拍摄的首张照片现已公布。科学家说,该计划的实施为人类观察宇宙最强烈的暴发事件开启了一扇大门。
去年11月20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雨燕号伽马射线探测器目前尚处于调试期。在地面测试人员打开设备后数天,即于12月17日发现仙后座A超新星余辉。12月19日,又发现三次伽马射线暴发。由于正处于设备调试阶段,科学家没有干扰设备的正常运转。12月23日,雨燕号又发现了一次持续约两分钟的伽马射线暴发,并获得精确位置、光谱及余辉衰弱光曲线。科学家最初估计,雨燕号每周可捕获两次伽马射线暴发。没料想,雨燕号上天伊始,就发现连连。对于雨燕号出色的亮相表现,科学家认为不排除有运气成分,但也有可能是人们低估了伽马射线暴发出现的比率。
伽马射线是电磁辐射中能量最高的射线,它的波长短于0.1埃,能量通常可达上百万电子伏特。伽马射线暴发(简称γ暴)是γ射线辐射在极短时间内突然急剧增强的暴发现象,持续时间从几十毫秒到几十分钟不等,是目前人们探测到的宇宙中最为猛烈的射线暴发事件,它们在几秒钟内释放出来的能量比太阳100亿年释放的还多。科学家认为,伽马射线暴发与黑洞诞生及中子星合并有关。
以往的伽马射线观察设备需要在伽马射线发生后数小时,才能调整到位。而雨燕号具有定位时间短、灵敏度高、可以多波段同时观测的优点。它装配有三个威力巨大的望远镜,即宽视场暴发警示望远镜(BAT)、X射线望远镜(XRT)及紫外/光学望远镜(UVOT),能在捕捉到γ暴后的最短时间内,进行暴源和余辉的多波段观测。科学家希望雨燕号可以观察到持续时间短于两秒钟的伽马射线暴发。(何屹)
转 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