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1日电 综合外电消息,当地时间10日,俄罗斯武装力量开始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演习由战略核力量和常规部队联合参加,这是俄罗斯2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此次演习不仅是一次大规模演练,更重要的是它是俄核武器性能的一次全面检验。 对俄罗斯的核武库的规模和组成进行估算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它的非战略核武库。1991年,当时的苏联可能拥有约30000枚核武器。估计俄罗斯的核弹头拆卸率从每年数百个到1000至2000个不等。据美国国防部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俄罗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每年约拆卸1000余个核弹头。也就是说,自1991年以来俄罗斯共拆卸了10000余个核弹头。如果情况确是这样,那么俄罗斯目前的核武库尚拥有的18000个核弹头。其中将近8200个是现役的;余下的9800个在库中储存,部分或全部等待拆卸。 俄罗斯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数4852个低于《美苏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I)全面执行完毕后俄罗斯的弹头数5520个,这是由于该条约对原封不动从运载工具上卸下的核弹头或者整个运载工具退出现役但尚未拆卸的核弹头仍“计数”在弹头限额内的缘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俄罗斯战略火箭军总司令索罗托佐夫上将宣布:俄罗斯将对三个地下井发射的SS-18导弹师和一个铁路机动的SS-24导弹师共144枚导弹进行翻新和升级,使它们至少服役到2014年,乃至2016年。SS-18携带10个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弹头当量为50至75万吨。SS-24也携带10个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弹头当量为55万吨。特别是SS-18,当量大,精度高,而且部署数量多,是当前俄罗斯陆基核力量的基石。 “白杨-M”(即SS-27)单弹头导弹仍在继续生产,而且被列为俄罗斯2003年军事预算的优先项目。由于俄罗斯已决定保留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因此放慢了“白杨-M”导弹的部署速度。根据1998年的计划,三年内使“白杨-M”导弹的部署数量达到160-220枚,然而到2003年实际仅部署了30枚。估计到2005年底部署数将达到50-60枚。 俄罗斯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已从1990年的62艘减少到目前的14艘:2艘“台风”级,6艘“德尔它”IV级和6艘“德尔它”III级。 有报道说,俄罗斯正在考虑为“德尔它”IV级潜艇生产SS-N-23导弹的一种改型,它将携带10个弹头而不是4个。今年9月2日俄罗斯从“波多利斯克号”核潜艇上成功试射一枚潜射弹道导弹。这枚从俄罗斯东海岸发射的R-29R导弹飞行了约6000公里,成功地命中俄罗斯北部的奇扎靶场的预定目标。 据美国科学家联盟网站介绍,“德尔它”III级667BDR“波多利斯克号”核潜艇装备有D-9R发射装置和16枚R-29R导弹。“德尔它”III级核潜艇可以一次齐射多枚R-29R导弹。R-29R导弹有I、II、III型三种型号。R-29RI型携带单弹头,爆炸当量为45万吨;R-29RII型携带3个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弹头爆炸当量为20万吨;R-29RIII型携带7个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弹头爆炸当量为10万吨。 导弹射程的远近与携带弹头的多少有关。携带单弹头时导弹最大射程为8000公里;携带多弹头时导弹射程约为6500公里。据称,装备7个分导式多弹头的R-29R导弹从未部署过。为执行《美苏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削减限额,目前R-29R导弹可能是携带3至4个核弹头。俄罗斯共部署R-29R导弹96枚,装备核弹头288个。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司令索洛夫佐夫上将今年10月22日接见《红星报》记者时说,大多数苏联时期制造的弹道导弹已经到了规定的寿命时间,但发射与检测表明,它们依然能在未来多年内使用。俄罗斯将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研发新一代陆基战略弹道导弹。 俄罗斯目前正在发展一种名为“布拉瓦”(Bulava)的潜射弹道导弹,计划于明年在“台风”级核潜艇上试射,它是“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的潜射型。该导弹准备用来装备将于2010年投入使用的3艘“博尔雷”(Borey)级核潜艇。每艘“博尔雷”级核潜艇将装备12枚“布拉瓦”导弹,导弹射程在8300公里以上,估计将携带分导式多弹头。 据美国海军情报处的资料,俄罗斯由于经济拮据,弹道导弹潜艇舰队规模的收缩,以及在库尔斯克号潜艇沉没后对安全的担心,导致俄罗斯弹道导弹潜艇每年巡逻的次数大大减少,从1991年37次降到2002年的零次。俄罗斯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和巡航导弹潜艇每年巡逻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从1991年的18次减少到2002年的仅3次。 俄罗斯有三种型号的战略轰炸机共79架:34架图-95MS6(“熊”H6),30架图-95MS16(“熊”H16)和15架图-160(“海盗旗”)。它们可携带AS-15A/B型空射巡航导弹、AS-16近程攻击导弹和核航弹。79架轰炸机总计分配有864枚核巡航导弹和核航弹。 资料:美国核武库的构成: 美国大约拥有7068个现役核弹头,其中战略核弹头5948个,非战略核弹头1120个,另有370个备用核弹头。与2002年相比,削减了约530个现役核弹头,这是由于5枚MX洲际弹道导弹(含50个核弹头)退役,两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装常规巡航导弹以及另一艘潜艇升级改装“三叉戟”II(D-5)导弹的缘故。不过,卸下的核弹头并不销毁,而是入库贮存。贮存的核弹头由2002年的2700个增加到今年的3230个。 在5948个战略核弹头中,洲际弹道导弹核弹头1600个(其中W-62弹头300个,W-78弹头900个,W-87弹头400个),潜射弹道导弹核弹头2688个(其中W-76弹头2304个,W-88弹头384个),重型轰炸机核航弹和核弹头1660个(其中W80-1弹头860个,B61-7、B61-11和B83-1核航弹800枚)。在1120个非战略核弹头中,W80-0弹头320个,B61-3、B61-4和B61-10核航弹800枚。 这样,美国目前拥有的各类核弹头的总数超过10600个。此外,还有约5000个钚弹芯贮存在田纳西州的橡树岭Y-12工厂和得克萨斯州的潘太克斯工厂,以及数量大致相同的热核次级作为战略后备保存着。它们都是制造核弹头的主要部件。因此,美国实际上的核武库要远大于美国国务院2001年12月5日在《美苏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全面执行完毕时所宣布的5949个“计数的”核弹头。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条约只计数战略发射器上的核弹头,战略轰炸机执行不实事求是的计数规则,以及不计数非战略核弹头和贮存的核弹头的缘故。 2002年美国开始执行2001年《核态势审议报告》中提出的任务,即到2012年底将“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削减至1700?2200个。该报告提出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3-2006年):由于MX和“三叉戟”等导弹的退役,“计数的”核弹头将减少1300个。 第二阶段(2006-2007年):从现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中进一步拆卸额外的核弹头,到2007财年将“计数的”战略核弹头的数量削减到大约3800个的水平。 第三阶段(2008-2012年):作出有关核武库结构的决定,将核力量削减到1700-2200个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的水平。 将2001年的《核态势审议报告》与1994年克林顿政府时期的《核态势审议报告》相比较,可以发现布什政府所建议的削减计划没有什么新的内容,而且完成削减计划的时限也比以往推迟了。 2001年的《核态势审议报告》再次确认近10年以前美国战略司令部提出的核力量结构规划,该规划建议美国部署的战略核弹头的数量不得削减到低于2000个,它还建议保留“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就后者来说,2001年的《核态势审议报告》要求研究新一代的洲际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重型轰炸机来取代目前老一代的运载工具。该文件还提出对核武器进行现代化,改造核武器基础设施,使其具有极大的活力,以及改进现有的指挥、控制、通讯和情报系统。 根据《核态势审议报告》,数千个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将从“计数的”状态转入“不计数的”后备状态。该文件改变了弹头的计数规则,并将核武器分为以下三类:(一)现役库存:包括实战部署的核弹头和后备反应核弹头;(二)非现役库存:翻新的核弹头和不翻新的核弹头;(三)战略储备:钚弹芯和热核次级。 《核态势审议报告》创造的一个新名词“后备反应核弹头”,它是指非实战部署的核弹头,但属现役库存。后备反应核弹头可以重新返回实战部署的运载工具,所需时间为几天、几个月或几年,视运载工具的不同而异。从非部署的库存中取出核炸弹大约只需几天或几个星期;但要给洲际弹道导弹部队的一个中队重新部署核弹头可能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 1991年签署《美苏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之前,美国整个核库存中大约只有5%的核弹头作为备用库存。之后,克林顿政府在1994年的核态势审议中决定,从现役退出的大部分武器不得销毁,而是作为后备武器储备起来以防出现意外的局势。如果1993年签署的但一直未生效的《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得以执行,即美俄双方将“计数的”战略核弹头各削减至3500个,估计其后备库存核弹头与部署核弹头之比将会增加到大于1比1。必须指出的是,随着未来十年中《核态势审议报告》的执行,上述比例估计将增加到1比3;也就是说,到2012年美国核武库中“不计数的”核弹头将三倍于实战部署的核弹头。(闻新芳) 来 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古新萍 |